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深入推进源头预防法治化,探索形成了“四个一”信访工作法,将大批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推动“一线处访”
洞口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基础性工作,开通政民、政企、政网“三个直通车”,推动信访工作重心下移、信访渠道关口前移、矛盾问题在一线解决。县级领导带领部门负责人每月最后一周集中到乡镇、村带案下访,每月23日到园区、企业现场办公,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月与网民代表开展一次面对面交流,带动并协调乡镇、村(社区)和部门在基层一线宣讲法规政策,征集民生实事意见,让决策部门与群众理性对话、民主协商,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信访矛盾。
文昌街道杨某家和袁某家的房屋都建于20世纪60年代,相邻且共墙,1998年袁某家翻修房屋时,两家因房屋边界发生矛盾,相关部门多次调解无果,导致杨某家无法翻建房屋。县政府领导包案后,主动到文昌街道约访杨某夫妇,7次组织自然资源、司法、信访、文昌街道等单位进行会商协调,并组建工作专班调处,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杨某家的房屋已翻新,现正在装修中。2024年以来,全县通过“三个直通车”机制收集意见建议和诉求2000余条,办理回复率100%,推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00余件,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58个。
洞口县委书记吴韬深入雪峰街道华南村召开院落会解决群众关注问题
建强“一支队伍”
洞口县从县乡干部、专兼职调解员、政法干警、律师和基层法律工作者、网格员、“五老”、乡贤中选聘“背包调解员”进村入户调处矛盾纠纷。通过身边人化解身边事,既拓宽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渠道,又保证了民情可知可感,矛盾可调可控,处理公平公正,受到群众的充分肯定。同时,在调解过程中,注重与法治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将每一次纠纷调解的过程作为一次普法的过程,引导群众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达到了“调解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
2023年8月,广西籍男子黄某在毓兰镇某新能源有限公司操作机器设备时,不慎将左手第四、第五指头锯断,企业为其垫付医疗费等各项费用2万余元。出院后,黄某以伤势会影响日后正常工作生活为由,要求企业赔偿,双方由此产生纠纷。毓兰镇“背包调解员”接到企业求助后,主动与双方对接调处,通过一天的调解,双方终于达成一致协议。今年3月23日,黄桥镇石背村曾某与邻居尹某因相邻土地界线模糊产生纠纷,该镇“背包调解员”闻讯后迅速赶赴现场,一面耐心向双方做释法明理工作;一面向双方详细了解实情,并根据双方描述丈量土地,核实情况,明确界线,最终妥善化解了这一矛盾。今年1至3月,全县“背包调解员”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23件,调解成功322件,成功率99.69%。
黄桥镇“背包调解员”在石背村调处曾某与邻居土地纠纷。图为现场丈量土地
打造“一个平台”
洞口县坚持做实做强县、乡、村综治中心。在县综治中心,成立以县领导为主任的专职工作队伍,统筹整合信访接待中心、涉法涉诉联合受理中心、矛盾调处中心有关功能,集中公、检、法、司、信访、人社等部门工作人员常驻中心办公,实现矛盾纠纷联调、服务管理联动。在乡镇综治中心,集中信访接待中心、司法所、派出所、专职调解员力量,推行“门诊式接访、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调处”。在村综治中心,由村支书记负责,统筹党员、网格员、信息员、社区民警、信访代办员等各方力量,全力排查化解风险隐患,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县城祥云一号地块因税收、债务等原因多年来未能办证,后经县矛调中心组织相关部门和业主会商13次,召开矛盾协调会23次,成功为祥云一号地块办好土地权证。文昌街道陈某家与王某家因宅基地界线引发矛盾,曾上诉法院,多年来双方矛盾一直没有化解,经街道、村综治中心干部悉心调处,双方终于今年4月握手言和。
夯实“一个基础”
洞口县持续夯实村级基层基础,充分发挥村级源头预防“桥头堡”作用。一是压实工作责任。明确村级信访工作职责,做到政策宣传到村、责任压实到村、矛盾调处到村,让村级矛盾预防和前端化解落到实处。二是织密工作网格。实行县级领导联乡包村、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组长包户,党员和村(居)民代表“双帮带”,做到户户见村(居)民代表、家家党员联,服务群众零距离。三是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加强信访法治宣传,并对信访工作成效突出的乡镇、村(社区)给予适当奖励,有效调动乡村干部和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的积极性。2024年洞口县各村(社区)共组织法治宣传6000余次,及时就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100余个,为群众办实事3000余件,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来源:湖南省信访局
(转自国家信访局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