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听说要在家门口建垃圾站,我们楼里可是炸了锅,旁边600米就是学校!”社区王阿姨站在新规划的口袋公园选址前,笑说起三个月前的“风波”。当时街道公示垃圾分类站点选址方案后,百余名居民因担心异味、噪音、安全等问题,在网格微信群里激烈反对。单元长老周当天就带着意见簿挨家敲门,楼长赵姐连夜整理出《垃圾站改建十问十答》,网格长老周同步对接街道部门召开协商议事会。三周后,改建下沉式智能收集点与增建居民健身活动区的计划初步确定。一场矛盾在单元长敲门听声、楼长架桥铺路、网格长吹哨联动的分级响应中悄然化解。
针对当前群众诉求日益多元、陌生人社会治理难、各类矛盾易叠加、“燃点”低的现状,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创新矛盾纠纷预防调处机制,以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为抓手,注重将信访工作融入社会工作大格局,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统领作用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探索推行“三长听四邻”工作法(网格长、楼长、单元长听邻里动态,促底数清;听邻里诉求,促解难题;听邻里疾苦,促纾民困;听惠民政策,促快落地),不断提升“抓前端、治未病”质效,切实将信访矛盾化解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社区书记培训“三长”。
坚持试点先行。在人口密集、矛盾频发、居民满意度低的社区先行试点,搭建小区大网格、楼栋小网格、单元微网格三级网格治理体系,培育壮大“三长”力量。组建信访调处工作队和党群信访服务队,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社区12345政务热线投诉量同比下降43.2%,物业投诉同比下降38.1%。
强力推动落实。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区推行“三长制”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实施方案》,组织召开街道、派出所、社区及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党建引领社区网格化治理工作推进会议,应用《“三长制”建设推进情况计划表》,凝聚各方工作合力,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工作落实落细。
强化示范引领。通过专题讲座、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引导街道、社区干部充分了解“三长听四邻”工作法的内容、作用。启动“‘三长’赋能信访”强基计划,分阶段、分小区对“三长”开展能力培训,在发挥社区工作者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引导其熟悉应用《信访工作条例》和相关流程规范。鼓励“头雁三长”分享工作经验和技巧,“一带一”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服务水平。
社区“三长”与居民现场商讨污水管道更换问题。
搭架子,选优配强队伍。以党建融治促治,科学划分“红色网格”,建立“社区—网格—楼栋—单元”一贯到底的组织架构,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网格长,网格长带领同步开展“三长”推选工作。
亮身份,充分发挥作用。建立挂牌公示制度,张贴“三长”公示牌。落实“小事网格就地办、大事专班调解办、难事分层联合办”工作机制,对楼栋、单元内矛盾纠纷问题,“三长”牵头组织居民自治协商解决。对涉及面广、影响面大、楼栋内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网格员、信访专职人员向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吹哨,协调街道、区信访局等有关部门联动办理。
争先锋,培育选树典型。推行交叉任职,将党员楼长、单元长推选为小区党支部委员,特别优秀的吸纳为社区党组织委员或信访代办员,积极参与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会议和重点信访案件会商研判会议。开展“最美三长”评选,对表现突出的,给予适当奖励,切实调动“三长”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长”与老党员商讨“马扎议事会”事宜。
听邻里动态,促底数清。发挥“三长”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配合网格员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听邻里诉求,促解难题。用群众身边人解决群众身边事,以“马扎议事会”“楼道板凳会”“楼头议事会”等形式,解决楼栋、单元内的难点堵点问题。某小区21号楼生活污水与市场污水共用同一管道,堵塞频繁,居民对共同集资维修存在异议,问题多年未根治,居民意见大。楼栋3名单元长在社区指导下逐户动员,凑足资金,困扰多年的管道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听邻里疾苦,促纾民困。为解决重残、独居、特困等生活困难人群的实际需求,“三长”上门制定“一户一档一策”登记表,掌握居民中弱势群体、困难人员等基本情况,协助做好低保户、残疾人、孤寡、空巢老人的帮扶工作。主动认领社区发布的各项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居民守望相助,在邻里需要时,及时搭把手、帮帮忙,将暖心服务送到群众家里。
听惠民政策,促快落地。“三长”队伍通过居民微信群、朋友圈、入户走访、集中宣传等方式向居民群众宣传法治信访理念,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认真介绍各项惠民政策,解读相关申请条件、申请标准和审批流程,从“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确保惠民政策全域知晓,让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温馨、更有保障。
(转自国家信访局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