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信访干部李焕聪收到狮象村村民送来的一箩筐苦笋。信访干部与村民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还要从2024年4月说起……
那是一个雨天,李焕聪到狮象村走访,在湿漉漉的瓦砾堆前,见到了脸色凝重的村民老巢。老巢说:“我搞信访真不是要为难镇政府,好端端的房子突然塌了,换谁不生气!”当时,狮象村正在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紧挨着老巢家的危破房按流程进行拆除作业。但是,谁也没想到,邻居的房子拆除不过半个月,老巢的房子轰然倾倒。
愤怒的老巢找到施工队讨个说法,要求赔偿损失。施工队认为前期尽责做好防护措施,而且施工后老巢的房子没有受损,因而觉得老巢的房子倒塌与施工队没有关系,不同意赔偿。之后,施工队撤场离开,老巢无处说理,便到吕田镇信访。
“原先房梁木方质量很好,是我年轻时从后山挑来的,几十年都没有腐烂迹象”“以前我种完田,就在这房檐底坐坐乘凉,抽口烟打个盹儿”……老巢不断述说自己与老房子的故事。听着一家人在此生活的点点滴滴,看着老人家紧锁的眉头,李焕聪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桩信访案件办好,不能让老百姓失望。
在根据现有情形不能直接断定邻居家的拆除和老巢房屋淋雨倒塌之间存在必然关联时,信访干部选择了“笨办法”:一次又一次地绕着倒塌现场打转,试图从废墟中还原施工情形,从残垣断壁中寻找能支撑老巢诉求的证据。这期间,老巢急于得到结果,隔三差五就询问进展。李焕聪利用这个机会,与老人家聊天谈心,把老巢当成自己的家人,疏导情绪、缓解心结。他直言:“就把对方当成自己的家人,交流起来会顺畅很多。”
其间,李焕聪也联系上施工队,搭建沟通桥梁。然而,施工队始终不承认有过错,老巢的房屋倒塌之事陷入僵局。他通过与村民闲聊得知,拆除作业时有乡亲路过现场顺手拍了照片。拿到乡亲提供的照片和视频,仔细辨认发现,施工队在分离横梁和瓦面时,屋面滴水线没有预留足够宽度,而且共用的山墙没有做防水处理。由此,可以认定施工和倒塌两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收集完证据后,李焕聪连夜查询民用建筑规范和法律条文,并多次往返镇村之间,向老同志请教,与老巢核算重建房屋成本,并根据律师的建议整理证据、诉求和鉴定报告。
当证据、鉴定报告、法规和诉求清晰地展示给施工队的负责人,原本强硬的对方再也无法推卸责任。于是,施工队负责人在年底前足额支付了老巢旧房倒塌的赔偿金,老巢的新房得以开工重建。
长达数月的来往交流,让信访干部和老巢从陌生人变成无话不谈的好友。
多方助力下,蛇年春节前,老巢的新房顺利建好。他表示,十分感谢信访干部为一家人解决实际困难,他们比家人还要亲。
信访群众老巢在原址新建的房子
吕田镇信访干部与这位村民的故事是广州信访坚持践行“家文化”理念的缩影。近年来,广州信访局把信访人当“家人”贴心对待,将信访事当“家事”用心处置,推动解决各类信访案件。据统计,2024年,全市信访总量、初次信访量、重复信访量均同比大幅下降,群众对信访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辖区信访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转自国家信访局微信公众号)